欲轉載者,請見本站著作權宣告

2011-12-14

讀經教育的迷思

政府打算把四書五經納入教材,又推讀經教育。贊成的說這是學習精緻思想,反對的說這是愚民政策。很可惜的是,無論贊成者或反對者,似乎都不太清楚什麼是讀經教育,大多是無意義的口水戰和紥稻草人。

我不支持強制讀經教育,但我相信讀經是有幫助的,他們不神,但也不致於是垃圾。基於民主自由,不如就姜太公釣魚,願者上鉤吧。

P1: 把經文奉為圭臬研讀,會使孩子依賴權威,有礙獨立思考。

A1: 讀經教育確實主張熟記經文,但沒有主張經文都是對的。很多人背過牛頓力學、道耳吞原子說、或各種補習班口訣,也沒有因此堅持它們是真理。很多人背過論語孟子,現在都在批評他們,可見背誦並不妨礙獨立思考,也不會因此依賴權威。

P2: 讀經重背誦輕理解,有礙獨立思考。應將經典視為討論題目,亦即推廣「辯經」而非「讀經」。

A2: 第一,讀經教育沒有大家想像的重視背誦,否則就叫「背經教育」了。讀經的作法是多次重複讀誦,一天15~60分鐘即可,貴在眼到、口到、心到及持之以恆,直到能自然、熟練地背起來;其間可視需要輔以硬背、默背、抄經,但重點一向在讀不在背。

第二,讀經教育並不輕視理解,只是他們主張,古奧的文字,先熟讀較能融會貫通,有助理解,比不熟讀直接思辯討論更有效,更有助獨立思考。這好比先弄熟所有法律條文再討論,比只針對一、二條特定條文討論更有全盤性。

總之,讀經教育不反對經典的辯論、反思和批判,只是主張先讀熟、先弄懂,比較能做出正確、有效、有建設性的反思。

P3: 經典裡的許多思想違反當今的普遍價值,不值得學。

A3: 第一,經典的思想價值在於背後的精神、寓意,而不是表面的儀式、制度;比如君臣之道可能不完全適合民主投票的政治環境,但可以套用在企業中老闆和員工的關係。如此觀之,會發現經典大部分的思想都不違背當今的普遍價值。

第二,現世價值未必是最好的,需要傳統價值作為對照、反思,才能進一步改良、優化。

P4: 很多讀經教育者聽到小孩引用經文就盲目崇拜,這是很反智的行為。

A4: 人類在學習階段,常會嘗試把所學和生活結合。喜歡數學的看什麼都數學,喜歡醫學的看什麼都醫學,同理喜歡讀經的看到什麼都喜歡拿經文來用。這樣的行為確實沒有必要盲目崇拜,取而代之應給予適當的鼓勵、指導及指正,對孩童的自信及積極度較有幫助,也不易走錯方向。

P5: 讀經就讀經,為何必須讀四書五經?

A5: 讀經教育並不限於四書五經,很多人也讀唐詩、弟子規、莊子、道德經、佛經、甚至西方的莎士比亞等等。只是,四書五經探討人倫關係,比較實用;而佛家、道家、基督教或文學著作較為出世,又牽涉形上的修煉、功法,較不實用,故一般建議先從四書五經開始,如有興趣或行有餘力,亦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材。

P6: 以前大家都學儒,可是現在多數人都不學,可見儒學效果差,才會被淘汰。

A6: 學習人數和一套學問好不好、有沒有用並無絕對關係。在常態分布的社會中,最多人做的往往不是最好的,這和惰性有關。比如運動好,但多數人不運動;清淡飲食好,但多數人不清淡;熬夜不好,但多數人熬夜。

P7: 儒學教育成效不彰,所以儒學不值得學。

A7: 科學教育成效不彰時(比如很多人被偽科學誤導),應改善科學教育;儒學教育成效不彰時,自應改善儒學教育。如何改善可以商榷,但因此棄絕儒學顯係因噎廢食。

P8: 要學習人生道理,讀四書五經有比讀靜思語或勵志著作好嗎?

A8: 四書五經的好處在於被長期肯定(經過時間考驗),相對可靠;注家及評論多;也含有一定的辯論和論證過程;相形之下後二者就沒有這些優勢。但讀經教育並不否定它們的價值,每個人特質不同,可依自己的需要選擇。

參考資料:

  1. 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 - 看理論
  2. 讓孩子與聖賢對話 楊定一教出3位高材生 - 看成效
  3. 讀經,獨立思考 - 看反對及辯論意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