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轉載者,請見本站著作權宣告

2012-09-17

什麼是有道理

當我們說一個說法「有道理」時,至少有二種意思:
A:妥善論證者
B:事實正確者(或就道德等命題而言,較好、較應該做者)

西方哲學,尤其分析哲學特別崇尚A;而中國哲學、宗教、寓言、和許多人身道理則更崇尚B。科學的真正目的是尋求真正的自然規律,也就是追求B;然而科學實務經常著重在論證過程與方法,也就是A。

很多說法往往既沒道理(A)又有道理(B)。崇尚論證的人往往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句沒有證明過程的名言,或一些沒舉證的分析和論述,會被許多人認為有道理。這其中的道理並不難:這些說法很巧妙、很貼切、很細膩、很觀察入微,極為妥切地描述了一些客觀事實,這些客觀事實往往比被妥善論證且廣為接受的A更正確,而且是一般人沒想過、想不到的。

許多客觀事實是難以論證的,只能靠經驗、體驗、直覺或專家的指導去領悟。某藥吃了能治好某病,我善待他人則他人善待我,保持樂觀心態則容易成功,心靜則神清,練武術、氣功或按某些方式修行能建立特殊的感受力......這些都是可以觀察到的客觀現象。

有些客觀現象可以透過巧妙的實驗做出妥善論證,如藥物療效;有些則非常困難,比如人際關係或修行方法。中國哲學、傳統教育和許多修行門派,法門雖眾,許多邏輯仍是相近的:鍛練自制力和定力、節制不必要的慾求、心靈沉靜、開發直覺......訓練有成的人往往有敏銳的洞察力,能看出事物背後深刻而常人難以覺察的道理。這些道理通常是很難證明的,但它們仍然是可以重現的客觀事實,真想體驗它,按照同樣的法門,從基本功開始修行,就有機會。

我們只能證明一個現象或規律存在,而不能證明不存在。受限於時間心力,我們往往會花時間去研究一個領域、一個說法,但我們如果夠思想中立,都應該要考慮:如果我和支持者花了一樣多的心力,很可能發現這個領域、這個說法其實是有道理的。當一個說法被普遍認為有道理,卻找不到妥善的論證時,真正抱持中立客觀立場且積極求真的人,自當用各種可能方式去證明、體驗、領悟B,而當他竭盡所能仍無法證成B時,也只會保守地說:目前為止,我找不到支持它的證據;而不會輕率地說:這沒道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